科技成果来源:内蒙古科技成果库;
地区:内蒙古
成果名称:多源遥感数据草原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
成果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规划院;内蒙古工业大学;
成果完成人:刘爱军;黄平平;杨勇;谭维贤;王保林;常书娟;王晶杰;陈喜梅;李兰花;
成果类型:基础研究
技术领域: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成果简介:
该项目属于遥感信息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领域,项目来源于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草原遥感监测与评价技术及示范应用”(2011gb2a4000011)和内蒙古农牧业创新基金项目“内蒙古草原遥感监测及草畜平衡评价技术”(2007cxjjm03)。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可以直接提取地表植被覆盖信息,随着遥感平台和反演算法的发展,可提取的生态参数越来越多;除了直接基于遥感数据分析和反演生成产品,在整合遥感与地面观测数据基础上,基于生态系统综合模拟模型,还可以生产更为综合的草原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产品。中国主管部门以及区域业务部门提出:以成熟的技术为基础,规范草原遥感监测信息及产品的内容和质量,对区域草原资源进行连续监测和快速评价,加速推进遥感监测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发展草原信息和产品在资源监测、评价和决策支持应用中的能力,促进技术和产品在各部门中的业务化应用。但由于现有产品空间分辨率较低、参数类型不够全面、数据产品精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相关技术成果未达到业务化应用的成熟度,不能完全满足草原资源综合监测的要求。该项目针对现有技术指标体系和信息提取方法等制约多源遥感数据草原监测技术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针对现有软件平台功能单一、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严重制约信息产品生产与服务的突出问题,研发多源遥感数据草原监测服务平台。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多源遥感数据草原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模型与方法、信息产品定型与定制、监测服务平台和应用示范。项目组通过几年努力,取得成果如下:构建了多源数据互补的草原遥感监测技术框架体系,国内首次形成了综合反映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指标,提出了一系列草原遥感监测模型与方法,突破了多源遥感数据和地面测量数据匹配与同化的技术瓶颈,解决了高精度、高可靠草原遥感监测信息提取技术难题,实现了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和宏观结构变化的连续、动态和定量化监测。针对多源遥感草原监测信息产品定制的核心问题,对5个一级、6个二级、9个三级指标进行了定型,在国内率先建成了草原遥感监测信息产品生产线及服务平台,形成了“数据-信息-服务”的完整链条,在全区尺度和重点牧业旗县实现了业务化应用,提升了行业技术服务水平。完成了2项注册软件、国家标准1项、农业行业标准2项、学术论文19篇。该项目推广应用过程中,开展技术培训1000人次,培养技术骨干200人;直接在全区各盟市旗县举办草原监测科技知识普及培训班,共培训科技干部600多人次,培训牧民达3万人,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科技效益。对草原退化沙化、生态工程以及生态补奖等工作过程、规范标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提高草原监测整体服务水平,实时掌握草原生态情况,累积新增产值39840.00万元(间接),新增利润3984.00万元(间接),直接节省资金180.00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成果登记/完成年份:2015年
以上信息来自国家科技成果公共数据库,科技成果所有人非我平台所有。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方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