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210728712.x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鹿车业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新公路385号
专利发明(设计)人:王振华,陈文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卡接在立柱钣金上的底座以及卡接在饰板上的外盖,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外盖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插入位,第一插入位对应卡接在第一卡接部内;第一插入位包括设置为阶梯结构的一级卡台和二级卡台,二级卡台的端部设置有倒勾部;所述底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入位,外盖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第二插入位对应卡接在第二卡接部内;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气囊的安装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插入位和底座进行限位连接的限位组件。本申请具有加强了气囊卡扣底座和外盖的连接牢固强度、安装方便、提升了汽车安全性能的效果。
主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接在立柱钣金(3)上的底座(1)以及卡接在饰板(4)上的外盖(2),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所述外盖(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插入位(21),所述第一插入位(21)对应卡接在第一卡接部(11)内;所述第一插入位(21)包括设置为阶梯结构的一级卡台(211)和二级卡台(212),所述二级卡台(212)的端部设置有倒勾部(213);所述底座(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入位(12),所述外盖(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22),所述第二插入位(12)对应卡接在第二卡接部(22)内;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气囊的安装台(14);
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卡接口(111),所述第一插入位(21)对应插入在第一卡接口(111)内,所述第一卡接部(11)包括第一弹性片(112),所述第一弹性片(112)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一弹性片(112)的另一端将第一插入位(21)抵压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弹性片(112)能够发生弹性变形;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插入位(21)和底座(1)限位连接的限位组件(6);
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固接在底座(1)上的外管(61),所述外管(61)的内腔中固接有弹簧(62),所述弹簧(62)的一端固接有内杆(63),所述内杆(63)穿设在外管(61)中,且内杆(63)与外管(6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插入位(21)上开设有限位槽(214),所述二级卡台(212)上还开设有限位孔(215),所述限位孔(215)与限位槽(214)连通,所述内杆(63)远离弹簧(62)的一端嵌入在限位槽(214)中;
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加强孔(113),所述加强孔(113)与内杆(63)对应设置;所述加强孔(113)位于第一插入位(21)背离外管(61)的一侧;
所述内杆(63)位于外管(61)中的一端面上固接有连杆(64),所述连杆(64)穿设在弹簧(62)上,且连杆(64)一端伸出至外管(61)的外侧,所述连杆(64)远离内杆(63)的端面上固接有拉环(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远离底座(1)上安装台(14)的一侧设置有弧形过渡的导向部(23),所述导向部(23)用于引导侧气囊(5)膨胀时伸出至饰板(4)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位(21)和第一卡接部(11)的插入力不大于50n,所述第二插入位(12)和第二卡接部(22)的拔出力不小于25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卡台(211)与底座(1)的配合拔出力在30n至50n之间,所述二级卡台(212)与底座(1)的配合拔出力不小于200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三插入位(13),所述第三插入位(13)包括固接在底座(1)上且呈品字型分布的卡爪(131)和卡柱(132),所述卡爪(131)设置有两件,所述卡柱(132)设置于两件卡爪(131)之间;所述立柱钣金(3)上对应开设有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所述卡爪(131)穿过第一通孔(31)、所述卡柱(132)穿过第二通孔(32)将底座(1)卡接在立柱钣金(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上设置有第三卡接部(24),所述外盖(2)上开设有呈品字型分布的第三卡接口(241)和第四卡接口(242),所述第三卡接口(241)设置有两个,所述第四卡接口(242)设置在两个第三卡接口(241)之间;所述第三卡接部(24)包括设置在第三卡接口(241)处的第三弹性片(243)和设置在第四卡接口(242)处的第四弹性片(244);所述饰板(4)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凸柱(41)和第二凸柱(42),所述第一凸柱(41)插入第三卡接口(241)中,且被第三弹性片(243)抵紧在外盖(2)上;所述第二凸柱(42)插入第四卡接口(242)中,且被第四弹性片(244)抵紧在外盖(2)上。 说明书 : 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技术领域[0001]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背景技术[0002] 安全气囊是能够在汽车发生事故时迅速充气的被动安全设施,随着安全气囊在汽车上的逐步使用,它的保护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普遍认识,现在的汽车上基本都设置了安全气囊。为了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除了标配的主副驾驶座椅气囊外,许多汽车也安装了侧气囊用来保护车上人员的安全。侧气囊设置在侧边的立柱内部,位于立柱和饰板之间,立柱和饰板则通过气囊卡扣来进行连接。[0003] 相关技术中的气囊卡扣包括卡座和卡扣,卡座固定安装在汽车的立柱钣金上,且卡座上居中设置有通孔,卡扣对应插入在卡座的通孔中,卡扣的一端连接饰板上,卡扣的另一端设置有延长的倒勾,用于在侧气囊爆炸时提供活动空间,使侧气囊能从立柱和饰板的缝隙中爆出,对车上人员提供安全保护。[0004] 但是由于侧气囊在展开过程中,侧气囊的点爆膨胀作用力较大,可能会使相关技术中的卡扣发生变形或断裂,从而导致卡扣从卡座中脱离,当卡扣和卡座脱离后,饰板会被侧气囊弹开而掉落在车内人员的身上,形成二次伤害。发明内容[0005] 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的气囊卡扣可能会在侧气囊膨胀时发生变形脱离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0006]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0007] 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包括卡接在立柱钣金上的底座以及卡接在饰板上的外盖,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外盖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插入位,所述第一插入位对应卡接在第一卡接部内,所述第一插入位包括设置为阶梯结构的一级卡台和二级卡台,所述二级卡台的端部设置有倒勾部;所述底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入位,所述外盖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插入位对应卡接在第二卡接部内;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气囊的安装台。[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和外盖的一端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一插入位的配合实现卡接,底座和外盖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卡接部和第二插入位的配合实现卡接,两端设置的卡接结构加强了底座和外盖的连接强度。当汽车处于正常状态时,侧气囊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一级卡台被抵紧在第一卡接部内,保证底座和外盖的稳固连接;当汽车发生事故,侧气囊膨胀,外盖受力向背离底座的方向运动,一级卡台脱离第一卡接部,二级卡台被拉动抵压在底座上,倒勾部对第一插入位的运动起到限制作用,避免了外盖和底座的脱离;底座和外盖拉开间隙,侧气囊从间隙中突出,从而对车上的人员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底座和外盖安装方便,配合牢固,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能。[0009]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卡接口,所述第一插入位对应插入在第一卡接口内,所述第一卡接部为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弹性片的另一端将第一插入位抵压在底座上,所述第一弹性片能够发生弹性变形;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插入位和底座限位连接的限位组件。[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入位插入在第一卡接口中,第一弹性片将第一插入位和底座挤压抵紧,第一弹性片的弹性变形能力使第一插入位可以从一级卡台运动至二级卡台,从而为侧气囊的膨胀提供空间。限位组件对第一插入位和底座的连接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插入位和底座完全脱离,进一步加强了底座和外盖的连接稳固性。[0011]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接在底座上的外管,所述外管的内腔中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接有内杆,所述内杆穿设在外管中,且内杆与外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插入位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二级卡台上还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限位槽连通,所述内杆远离弹簧的一端嵌入在限位槽中。[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处于正常状态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内杆在弹力的作用下,一端抵触在限位槽的槽底;当汽车发生事故,侧气囊膨胀,第一插入位和第一卡接部的配合从一级卡台运动至二级卡台的过程中,内杆始终嵌入在限位槽中,且内杆与第一插入位发生相对滑动;当二级卡台运动到位时,内杆正好对准限位孔,内杆失去挤压力,弹簧提供复位弹力,内杆在弹力的作用下嵌入限位孔中,对第一插入位的运动起到限制作用,从而避免了外盖和底座的完全脱离,加强了连接的牢固性。[0013]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加强孔,所述加强孔与内杆对应设置;所述加强孔位于第一插入位背离外管的一侧。[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杆可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一端穿过限位孔,且插入抵接在加强孔中,完成对第一插入位运动的限制,进一步提升了底座和外盖连接的牢固程度。[0015] 可选的,所述内杆位于外管中的一端面上固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穿设在弹簧上,且连杆一端伸出至外管的外侧,所述连杆远离内杆的端面上固接有拉环。[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拉动拉环,即可通过连杆将内杆拉动脱离限位槽,方便操作人员在侧气囊使用前安装外盖以及在侧气囊使用后拆除外盖,结构简单,操作省力。[0017] 可选的,所述外盖远离底座上安装台的一侧设置有弧形过渡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引导侧气囊膨胀时伸出至饰板外侧。[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气囊在点爆膨胀,运动至导向部的时候,被导向部引导膨胀方向,使侧气囊能正确稳定地伸出至饰板外侧指定位置进行安全保护,降低了侧气囊膨胀时对饰板的直接冲击或者因膨胀方向不受控制而未能及时伸出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0019] 可选的,所述第一插入位和第一卡接部的插入力不大于50n,所述第二插入位和第二卡接部的拔出力不小于25n。[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第一插入位和第一卡接部的插入力以及第二插入位和第二卡接部的拔出力,使底座和外盖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方便安装,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0021] 可选的,所述一级卡台与底座的配合拔出力在30n至50n之间,所述二级卡台与底座的配合拔出力不小于200n。[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一级卡台与底座的配合拔出力在30n至50n之间,保证了一级卡台在侧气囊膨胀时,能被膨胀力带动拔出,为侧气囊的膨胀让出活动空间;限定二级卡台与底座的配合拔出力不小于200n,进一步保证了底座和外盖的连接强度,使底座和外盖仅在侧气囊的膨胀作用力下不会出现脱离现象,提升了侧气囊防护的安全有效性。[0023]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三插入位,所述第三插入位包括固接在底座上且呈品字型分布的卡爪和卡柱,所述卡爪设置有两件,所述卡柱设置于两件卡爪之间;所述立柱钣金上对应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卡爪穿过第一通孔、所述卡柱穿过第二通孔将底座卡接在立柱钣金上。[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爪和卡柱配合将底座和立柱钣金卡紧牢固,且卡接形式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卡爪和卡柱呈品字型分布,多位置卡接有效提高了底座和立柱钣金的连接强度和结构有效性。[0025] 可选的,所述外盖上设置有第三卡接部,所述外盖上开设有呈品字型分布的第三卡接口和第四卡接口,所述第三卡接口设置有两个,所述第四卡接口设置在两个第三卡接口之间;所述第三卡接部包括设置在第三卡接口处的第三弹性片和设置在第四卡接口处的第四弹性片;所述饰板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插入第三卡接口中,且被第三弹性片抵紧在外盖上;所述第二凸柱插入第四卡接口中,且被第四弹性片抵紧在外盖上。[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弹性片将饰板上的第一凸柱抵紧,第四弹性片将饰板上的第二凸柱抵紧,从而使饰板和外盖卡紧,且第三卡接口和第四卡接口呈品字型分布,多位置错位的卡接形式有效提高了饰板和外盖的连接强度和结构有效性。[0027]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0028] 1.通过设置第一插入位和第一卡接部的配合、第二插入位和第二卡接部的配合,两端分别卡接的结构加强了底座和外盖的连接强度,且第一插入位设置一级卡台、二级卡台以及倒勾部,在保证侧气囊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提高了气囊卡扣结构的牢固稳定性。[0029] 2.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在侧气囊点爆膨胀后,内杆在弹力的作用下穿过第一插入位上的限位孔,并插入到底座上的加强孔中,对第一插入位的运动起到限制作用,从而避免了外盖和底座的完全脱离,进一步加强了连接的牢固程度。[0030] 3.通过设置导向部,在侧气囊膨胀时,导向部引导膨胀方向,使侧气囊能正确稳定地伸出至饰板外侧指定位置进行安全保护,降低了侧气囊膨胀时对饰板直接冲击或者因膨胀方向不受控制而未能及时伸出的可能性,提高了气囊卡扣的连接牢固性以及汽车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0031]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囊卡扣的结构示意图;[0032]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0033]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外盖的结构示意图;[0034]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和一级卡台的配合剖视图;[0035]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0036]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和二级卡台的配合剖视图;[0037] 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0038]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立柱钣金、气囊卡扣以及饰板配合关系的爆炸示意图。[0039]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第一卡接部;111、第一卡接口;112、第一弹性片;113、加强孔;12、第二插入位;13、第三插入位;131、卡爪;132、卡柱;14、安装台;2、外盖;21、第一插入位;211、一级卡台;212、二级卡台;213、倒勾部;214、限位槽;215、限位孔;22、第二卡接部;221、第二卡接口;222、第二弹性片;23、导向部;24、第三卡接部;241、第三卡接口;242、第四卡接口;243、第三弹性片;244、第四弹性片;3、立柱钣金;31、第一通孔;32、第二通孔;4、饰板;41、第一凸柱;42、第二凸柱;5、侧气囊;6、限位组件;61、外管;62、弹簧;63、内杆;64、连杆;65、拉环。具体实施方式[0040]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4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汽车立柱气囊卡扣,参照图1,包括底座1和外盖2,底座1卡接在立柱钣金3上,外盖2卡接在饰板4上,底座1和外盖2互相卡接,底座1朝向外盖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台14,侧气囊5固接在安装台14上。当汽车遇到碰撞险情,侧气囊5点爆膨胀,从立柱钣金3和饰板4的间隙中伸出至车内,对车上的人员提供安全保护。[0042] 参照图2和图3,底座1和外盖2各自皆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设置,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外盖2上设置有外凸的第一插入位21,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一插入位21对应设置。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卡接口111,第一卡接部11为对应设置在第一卡接口111处的第一弹性片112,第一弹性片112倾斜布置,一端固接在底座1上,另一端朝向第一卡接口111的开口位置,第一弹性片112可发生弹性变形。[0043] 参照图3和图4,第一插入位21包括有呈阶梯设置的一级卡台211和二级卡台212,一级卡台211一端固接在外盖2的本体上,二级卡台212连接在一级卡台211上,二级卡台212远离一级卡台211的一端还设置有倒勾部213,倒勾部213用于防止底座1和外盖2完全脱离。[0044] 参照图4和图5,在外盖2和底座1卡接配合时,第一插入位21插入在第一卡接口111中,侧气囊5未工作的状态下,一级卡台211和底座1抵压配合,第一弹性片112将第一插入位21抵紧,外盖2和底座1形成稳固卡接;参照图6和图7,当汽车发生事故,侧气囊5充气膨胀,膨胀力带动外盖2朝向背离底座1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性片112发生弹性变形,一级卡台211受力脱离底座1,二级卡台212运动至和底座1配合的位置,倒勾部213钩住底座1,第一弹性片112再次将第一插入位21抵压在底座1上。外盖2和底座1在第一插入位21和第一卡接部11的配合处,插入力不大于50n,外盖2上一级凸台的拔出力在30n至50n之间,外盖2上二级凸台的拔出力不小于200n。[0045] 第一插入位21和第一卡接部11配合时,卡接位置从一级卡台211运动至二级卡台212,为侧气囊5的膨胀提供了让位空间,使侧气囊5可以正常点爆膨胀。在侧气囊5膨胀后,底座1和外盖2仍然处于稳定卡接状态,从而避免了气囊卡扣的变形破裂。[0046] 参照图4和图5,底座1上还设置有限位组件6,限位组件6位于第一卡接部11的位置处。限位组件6包括外管61、弹簧62和内杆63,外管61固接在底座1上,弹簧62一端固接在外管61的内腔中,内杆63固接在弹簧62的另一端,内杆63穿设在外管61中,且内杆63与外管61滑动连接;第一插入位21上开设有限位槽214,内杆63远离弹簧62的一端嵌入抵压在限位槽214中,内杆63可以和限位槽214进行相对滑移运动。[0047] 参照图5,第一插入位21上还设置有贯穿的限位孔215,限位孔215位于二级卡台212上,且限位孔215与限位槽214相通。底座1上对应限位孔215开设有加强孔113,加强孔113位于第一插入位21背离外管61的一侧。[0048] 参照图5,侧气囊5未工作的状态下,弹簧62处于压缩状态,内杆63的一端抵压在限位槽214中;参照图6和图7,当汽车发生事故,侧气囊5充气膨胀,第一插入位21和第一卡接部11的卡接位置从一级卡台211运动至二级卡台212时,内杆63始终在限位槽214中,且内杆63和第一插入部发生相对滑动;参照图7,当倒勾部213钩住底座1,二级卡台212卡接在底座1上时,内杆63正好对准在限位孔215的位置,内杆63受到限位槽214的挤压力消失,弹簧62提供复位弹力,在弹力的作用下,内杆63穿过限位孔215,并对应插入抵接在加强孔113中,完成对第一插入位21和第一卡接部11的限位,避免外盖2和底座1出现完全脱离的情况。[0049] 参照图7,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内杆63与弹簧62配合的一端面上还固接有连杆64,连杆64穿设在弹簧62中,且连杆64的一端伸出外管61,并伸出至底座1的一侧。连杆64远离外管61的一端固接有拉环65,拉环65方便操作人员操作。当装入第一插入位21时,操作人员可将拉环65向背离内杆63的方向拉动,弹簧62受力收缩,内杆63滑动至外管61中,为第一插入位21的安装让位;当需要拆除第一插入位21时,同样拉动拉环65,内杆63回缩,即可解除对第一插入位21和底座1的限制,方便拆卸维修。[0050] 参照图6,底座1上远离第一卡接部11的一端设置有外凸的第二插入位12,外盖2上远离第一插入位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22,第二卡接部22和第二插入位12对应设置。参照图3,外盖2上开设有第二卡接口221,第二卡接部22为对应设置在第二卡接口221处的第二弹性片222,第二弹性片222倾斜布置,一端固接在外盖2上,另一端朝向第二卡接口221的开口位置,第二弹性片222可发生弹性变形。第二插入位12对应插入至第二卡接口221中,被第二弹性片222抵紧卡接在外盖2上,第二插入位12和第二卡接部22的拔出力不小于25n。[0051] 参照图3,外盖2朝向底座1的侧面上设置有导向部23。导向部23为朝向饰板4进行外凸倾斜的过渡结构,侧气囊5在底座1和外盖2之间开始点爆膨胀,经过导向部23对膨胀方向的引导,侧气囊5从饰板4和立柱的间隙中伸出至车内,对车上的人员进行安全保护。[0052] 参照图8,底座1背离外盖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插入位13,第三插入位13包括固接在底座1上的卡爪131,卡爪131设置有两件,两件卡爪131之间错位布置有卡柱132,卡爪131和卡柱132呈品字型分布,且卡爪131和卡柱132的夹取开口互相背离设置。立柱钣金3上对应开设有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均为方形孔。卡爪131和卡柱132均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卡爪131对应穿过第一通孔31夹紧在立柱钣金3上,卡柱132也对应穿过第二通孔32抵紧在立柱钣金3上,从而将底座1卡接安装在立柱钣金3上。底座1在立柱钣金3上的插入力不大于30n,拔出力不小于120n。[0053] 参照图8,外盖2上设置有第三卡接部24,第三卡接部24用于将外盖2和饰板4卡接。外盖2上开设有第三卡接口241,第三卡接口241设置有两个。外盖2上还开设有第四卡接口242,第四卡接口242对应错位设置在两个第三卡接口241之间,第三卡接口241和第四卡接口242呈品字型分布。第三卡接部24包括对应设置在第三卡接口241处的第三弹性片243和对应设置在第四卡接口242处的第四弹性片244,第三弹性片243和第四弹性片244都具有弹性变形能力。[0054] 参照图8,饰板4上设置有外凸的第一凸柱41,第一凸柱41对应插入第三卡接口241中,并被第三弹性片243从一侧抵紧至外盖2上。饰板4上还设置有第二凸柱42,第二凸柱42插入第四卡接口242中,并被第四弹性片244抵紧在外盖2上。饰板4的第一凸柱41与外盖2的配合插入力不大于50n,拔出力不小于50n;饰板4的第二凸柱42与外盖2的配合插入力不大于50n,拔出力不小于150n。[0055]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汽车在正常运行时,底座1卡接在立柱钣金3上,外盖2和饰板4对应卡接,外盖2上第一插入位21的一级卡台211对应和底座1的第一卡接部11卡接,限位组件6的内杆63抵触在限位槽214中,底座1上第二插入位12和外盖2上第二卡接部22对应卡接;侧气囊5固定安装在底座1和外盖2之间。[0056] 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侧气囊5点爆膨胀,膨胀过程中,侧气囊5对外盖2施加挤压力,一级卡台211脱离底座1,二级卡台212和底座1上的第一卡接部11卡接,倒勾部213钩住底座1,内杆63在弹簧62的弹力作用下穿过限位孔215,并对应插入在加强孔113中;外盖2和底座1拉开间隙,膨胀的侧气囊5通过外盖2上导向部23的导向,从立柱钣金3和饰板4的间隙中伸出至车内,对车内的人员进行安全防护。[0057]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专利地区:上海
专利申请日期:2022-06-25
专利公开日期:2024-07-09
专利公告号:cn114954343b